陈刚:努力打破惯性思维,积极探索运动规律
文章字数:1,083
  在中国排坛,刚直不阿、特点鲜明的陈刚指导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队员,他是中国男排鼎盛时期的悍将,亲历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激情岁月;作为教练,他狠钻业务,带领八一青年男排击败众多甲A劲旅,创造了排坛佳话;退休以后,南极的冰原和非洲的沙漠都留下了他前行的足迹。日前,笔者在天津体院排球学院偶遇了在全国教练岗位培训班授课的陈刚指导,聊起了国内的排球运动,特别是排球运动员培养和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陈刚认为只有跳出排球才能看清排球,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谈到排球运动员的培养问题时,他提出了两点不同的看法:“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但凡比赛失利就说:一是基本功不牢,二是队伍年轻。潜台词就是基层教练没有尽到责任,年轻队员需要交学费。这是典型的‘甩锅侠’做法。”
  陈刚认为,真正的基本功并不是我们所能看到的简单技术重复,而是在这之前的充分准备工作。基本功的单项技术强化只能掌握单项技术,对抗意识只有在合成技术中才能得到;比赛经验只有在比赛中才能积累。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敢于探索竞技运动的内在规律。东京奥运会男子集体项目全体落马,就是因为因循守旧,不敢突破。事物总在不断发展,任何真理都有它的时效性,训练方法50年一贯制不是好事,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努力与时俱进。运动员的初级阶段是如何掌握技术,中级阶段是如何选择技术,高级阶段是如何发挥技术。我们运动员的训练不能总停留在初级阶段,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向中高级阶段发展。
  陈刚说:“技术过程包含着无球动作和有球动作,整个基本功动作的技术过程包括前期的判断、移动和取位。我们平时训练的内容,基本是练看得到的小部分有球技术,而忽略了大部分无球技术。我们不能只看见有球技术的必要性,而忽略了无球技术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的训练不能盲目地反复强化控球技术,而忽略了前期的无球技术。有球技术是基本功,无球技术同样是基本功,对抗意识和比赛经验同样也是基本功。只有认清基本功的内涵,摸索基本功的规律,才能真正练好基本功。”
  关于“队员太年轻”的问题,陈刚认为,运动员成长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靠身体打球,第二个阶段靠技术打球,第三个阶段靠经验打球。年轻队员训练体力好,热情高,但是缺乏大赛经验和关键球的处理能力。如果我们只有年轻人的身体和技术,没有老队员的对抗意识和比赛经验,是难以取胜的。忽略了老队员的作用,我们是注定要在赛场上失败的。但是,既然保留老队员,就要考虑他们伤病多、恢复差、事情多等情况,要承认和落实差异化训练。所以,只要我们科学训练,不拿年轻做借口,就一定能够留住老队员,取得优异的成绩。 (解巍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