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养生堂
抓住春天的生机—教育篇
文章字数:2,020
  一年有四季,人的一生也有四季: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少年对应春季,其对应的人体生理器官,就是肝。
  肝属木,即大树,《黄帝内经》里有两句话说到了肝:“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犹如人体之将军,可以指挥一切;“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此处的“罢”,音义同“疲”,所谓“罢极之本”,是说肝主管筋的活动,能够耐受疲劳,是运动机能的根本。在临床实践中,不少孩子出现肝脾失调,这其实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家长不可忽视。如果孩子在这一阶段学习压力过重,作业过多,或经常受到训斥,就容易导致肝气郁滞,轻则出现情绪颓唐精神萎靡,成绩下滑;重则出现心理障碍,导致学业中断。那么,这棵细溜溜的小树苗,还能顺利长成参天大树吗?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人的一生之计,则在于少年时代。如何教育孩子,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心中的难题。读了《黄帝内经》,我们会悟得一个道理:教育孩子要顺应天地的自然规律。《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有一段极为精彩的论述,谈到了这个问题:“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段话,既是春天的养生之道,也是养孩子的指导原则。诸位听无忧一一道来。
  “生而勿杀”:在古代,春天是忌讳血腥杀戮的,即使对罪大恶极的死刑犯,也是等到秋天万物萧疏时才开刀问斩。春天是个生发的季节,万物勃发,也是孩子们身体和心智生长最快的阶段,如果家长和老师经常指责、挖苦、打骂孩子——很多家长,总想让孩子将来成为专家、院士,成为马云、特朗普等。说起来是“恨铁不成钢”,其实是拔苗助长,这些都是对孩子精神上的“杀”。孩子心智成长的生发之气,就在责骂声中渐渐消散了,逐渐变得逆反、厌学。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些家长不厌其烦的耳提面命,已经成为“恶言恶语”,也许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伤害。相反,一句鼓励,一句赞赏,则会像春风给孩子带来阵阵温暖。
  “予而勿夺”:“予”是给予,“夺”是夺取,春天是播种、施肥、浇水的季节,需要给予与呵护,而不是收获的时节。家长与老师不要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的天性——玩。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家长贴上了一连串“人生指南”——上学读书之外,还要报各种补习班,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娶个好媳妇,不许贪玩,更不许荒废学业。
  “赏而勿罚”:多鼓励,多欣赏孩子,以鼓励为主,不要轻易处罚,是春天的基本原则。学会给孩子点赞,让孩子在正能量的环境中长大,这符合天地之道,顺应肝木生发之理,让孩子对自己信心满满。一天也有四季,早上相当于春季,早晨妈妈们着急上班,对孩子的磨蹭,大声呵斥甚至打骂,会弄得孩子一天心情糟糕,精神萎靡不振。
  如果我们在孩子的少年时代不注意这些教育原则,那结果会怎样?结果就如《黄帝内经》里讲的:“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天,天地蒸腾,人本来也应该热起来,或细汗涔涔,或大汗淋漓,可是,有些人就是热不起来,手脚冰凉、怕冷、怕光、浑身冰冷,如何生长呢?所谓“夏”,对应的是孩子的青春期,孩子就会出现逆反心理,不爱学习,不听话,你说东,我偏偏往西,跟家长顶牛,家长束手无策,只能徒唤奈何。
  《黄帝内经》中“逆之则伤肝”一句,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你违反了这些规律,就伤了肝气的生发,影响了正常的发育。教育孩子,如同种下了一棵树苗,只能慢慢成长,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长、老师若总看到他的缺点,批评、责备,孩子就会没有欢喜之心,变得自卑。归根到底,都是“杀”之太过,导致木气生发异常了,也就是把孩子本来应该生发的肝气给压制住了,身心不能顺利成长了。孩子有过错,当然可以批评,但要讲究方式与方法,多一些引导,多用温和的语言,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渐渐改变。
  唐代诗人李绅诗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一粒“粟”化为“万颗籽”,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用“种”与“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春天不播种,则秋天没有收获。错过了播种的最佳时机,农民就会歉收。少年时没播种好种子,错过时机,这一生会歉收。
  春季养生目的是什么?就是“以使志生”——使自己的意识、情志振奋起来,精神焕发,与万物“俱荣”。那么,教育孩子的目标是什么呢?也是“以使志生”,养孩子的浩然正气,养积极向上的能量,同时也要容忍孩子的缺点,接受孩子的问题,包容孩子的不足,保护他们生生不息的生长力、创造力。
  春天是个生发的季节,万物勃发,也是孩子们身体和心智生长最快的阶段。
  感恩《黄帝内经》,感恩圣贤的经典,祖先的智慧。教养孩子也要顺应天时,我们给他们施与营养、浇水培育,不要遏制树木生长的势头,不要毁灭他们的生机。

(吴俊巧)

  作者简介:吴俊巧(网名无忧)是河北省中医院中医养生老师,曾荣获河北省文明办与燕赵都市报共同主办的“感动河北” 年度人物奖,并入选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好人榜”,曾在燕赵都市报、河北青年报、河北广电报开设中医养生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