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养生堂
抓住春天的生机—运动篇
文章字数:1,968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一年中阳气升发的季节,生机最为旺盛。人体养生也要顺应自然变化,走出家门,拥抱大自然,顺应春季的升发之机,促进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和吐浊纳清,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使人体精力充沛。春天如何运动才能顺应天时呢?
  其实,《黄帝内经》中有针对四季养生的篇章,《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这样描述的:“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概括一下,春季的运动养生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晚睡早起。《内经》提倡春季“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过了冬季,白天延长,夜晚缩短,我们也应该顺应这种昼夜的变动规律,适度减少睡眠,增加活动时间。因为,人体阳气的生发和闭藏,是与睡眠密切相关的。当我们清醒时,阳气行于表、行于外;当我们入睡时,阳气行于内、行于脏。因此,要想使人体的阳气像自然界的阳气一样能够生发,就要减少睡眠时间,睡眠过多,极易使人体的阳气郁滞体内,不利于“春夏养阳”。但古代医家也强调,虽然春季要“晚睡早起”,早起也不要早于鸡鸣时段,即一般不要在5点之前起床。因为五点之前属于肺经当令,肺朝百脉,起床太早锻炼,会影响气血重新分配。晚睡不要晚于半夜子时,即不要在晚上11点后再睡,否则,也会对人体健康不利。
  第二,适度运动。古语云,动生阳。适度运动,对人体的阳气有长养作用,运动本身也符合“春者,蠢也,动也”的本意;所谓“广步于庭”,是指到了春天的时候要在庭院慢慢散步。古代大户人家,往往有很大的庭院或花园,人们穿着宽衣长袍,或散步,或郊游。现在都市人都住高楼大厦了,根本没有大院子,早晨起来到附近公园运动,就是很好的方式了。有条件的到太平河、西山森林公园等风景之地走走,当然就更好了。“披发缓行”是要把头发披散开来,使人处于一种舒适状态,让身体从冬天的休整中苏醒过来。
  (1)放风筝。中国有句古话:“鸢者长寿”。就是说,经常放风筝的人,寿命比较长久。放风筝是一种很好的全身运动。立春后,一线在手,看着风筝乘风高飞,随风上下,飘忽不定,实在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在放风筝的过程中,要不停地跑动、牵线、控制,全身的肌肉、关节,都要投入运动之中,急缓相间,有张有弛,有利于放松骨骼,活动肌肉。此外,趁着春季莺飞草长时节,忙里偷闲,到空气新鲜的郊外放放风筝,沐浴在融融的春光里,对身心健康和慢性疾病的康复,都是十分有益的。此外,放风筝的群体性很强。好友相聚,妙语连珠,破闷解乏,精神愉快,“笑一笑,十年少”,也是鸢者长寿的重要因素。
  (2)踏青。刚过完龙年春节,大吃大喝加上运动减少,身体放松休息完,储备了不少能量,这时应当和家人朋友踏青春游,既享天伦之乐,又顺应四时变化。在先秦时期,就有探春、春游、寻春习俗,三四月里,花草发芽,古人结伴出行至郊外原野游玩,可以疏肝解郁,调理脾胃,缓解春困。
  (3)伸懒腰。伸懒腰这个动作简单,随时都能做,在尽力伸展四肢,还要全身用力,配合深呼吸,两者一起做,能够起到通络筋骨、行气活血作用。这个活动尤其适合写字楼里的白领一族,平时忙于工作,可以利用工作间隙、午休时间,或早早晚晚等零星时间,随意运动,效果颇佳。
  第三,随气温变化而调节运动。春季气温多变,如寒、湿、风等,我们要随之应变,以呵护正气。
  (1)雨雪天、大风天、或天气寒凉时节,应减少或停止室外运动。雨雪天湿气盛,湿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风为百病之长”,就是说刮大风时锻炼,或长时间立在风口,容易得病。恶劣天气,尽量减少在室外运动;天气寒凉时节,同样要注意这一点。患有冠心病等心脏病的患者,更不适合此时运动,因为“血得寒则凝”,寒性收引凝涩,寒凝血瘀,可能诱发心绞痛,危及生命。
  (2)运动强度要舒缓。春天是一年之始,运动要强调一个“缓”。开始时候,运动量不要太大,时间不要太长,运动过程不要过猛。如果过度运动,容易适得其反,对身体造成伤害。
  (3)运动也要讲辩证。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可以选择运动量大的运动项目,如长跑、打篮球、踢足球等;中老年人更适合传统运动,比如踏青、放风筝、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等。这类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及强烈的民族色彩,具有强大的内在生命力,调息、调身、调心三者有机结合,保健、养生、祛病的功能性作用明显。
  马路边,草地上,小河沟,一颗颗饱含生机的新芽。一场春雨后,全都绿了,那是春天的力量;四季更替,花开花落,那是自然的魔力;遵循自然规律,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则是强身健体的运动之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抓住天机,运动起来,与春天一起生机勃勃! (吴俊巧)

  作者简介:吴俊巧(网名无忧)是河北省中医院中医养生老师,曾荣获河北省文明办与燕赵都市报共同主办的“感动河北” 年度人物奖,并入选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好人榜”,曾在燕赵都市报、河北青年报、河北广电报开设中医养生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