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足干劲再出发 乘势而上谱新篇
冬运中心积极推进新周期备战
文章字数:2,752
  □本报记者 周强
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河北代表团以29金27银26 铜的成绩位列全国第三,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实现了参赛人数、参赛项目、参赛成绩的历史性跨越。河北冬季项目自2016年起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十四冬”备战八年淬炼,正是冬季项目的发展历程,河北竞技冰雪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展示了河北竞技冰雪厚积薄发、成果累累的拼搏成果,展现了冰雪健儿奋发作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成绩:实现跨越创造历史
  竞技水平较快提升。自成立至今,我省共参加134场全国AB类赛事,获得70金74银77铜,其中67%的金牌是近两个赛季取得;40名冰雪健儿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性赛事,获得29金17银10铜,其中冬青奥会1金,世锦赛5金,世界杯分站赛和世界青年锦标赛12金。我省先后向国家队输送106人次,目前新周期在国家集训队22人。初步形成速度滑冰、冬季两项、U型场地、空中技巧等一批优势项目。
  后备人才培养日益加强。2023年全省省注册人数相比2016年增加12.5倍;各地组建10余个项目的74支市级队伍,有专业运动员经历的教练员29名,常年坚持训练运动员达880余人。2023年,冬运中心与邯郸、张家口、沧州、承德探索“省市共建”新模式,成立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等4支省冬季项目集训二队,初见成效。
  此外,人才和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干部队伍、教练员队伍、复合型保障团队和裁判员队伍均实现了跨越发展,中心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士气大幅提升。
  经验:系统总结接续传承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些亮点做法,值得接续传承:坚持顶层设计,解决冬季项目发展难点。针对河北冰雪起步晚的“无场地、无人才、无队伍”等“三无”问题。一是持续完善制度建设。中心共计出台41项制度,涉及行政管理、运动队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生产和考核等五项内容,充分调动中心全体人员积极性,为训练备战工作有序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着力优化项目布局。重点打造U型场地、空中技巧、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等项目,同时增加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等。三是着力自主培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引进两条腿走路,在训运动员85%通过跨界跨项选材而来,解决短时间内项目无人境遇,同时引进高水平教练员、运动员6人。四是多元建队方式,与国家先后共建自由式大跳台、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冰壶队,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办速度滑冰队卢卓组、与丛台酒共建短道速滑队,均取得良好效果。
  坚持“金牌是系统”,全面服务冰雪竞技“金牌计划”。围绕精神是动力,中心34.5%的党员在运动队,将支部建在运动队,创新性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活动,强化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依托运动技术学校专业教育资源,共为180余名运动员办理借读入学手续,顺利开展网课教育等相关工作。围绕训练是核心,连续五年举办冬季项目体能训练营,累积组织出国“追雪”14批次涉及183人,积极承办全国性赛事7场,以赛促练,提升运动队打赢能力。围绕管理是保障,坚决贯彻竞技体育“精兵战略”,强调精细化备战管理,执行“一队一策、一人一策”,组建由14人增至43人的复合型保障团队,实施“五个一”保障措施,优先保障“重点人”“重点队”。
  坚持夯基础,扩大冰雪参与面。一是发挥竞赛杠杆作用,已成功举办四届冰雪运动会,年度冰雪赛事由最初的6场增至今年的19场,通过引入积分赛、分站赛等方式,为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等项目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坚持开门开放办体育,充分调动俱乐部、协会等社会力量,形成了以省专业队为塔尖,以冬季项目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冰雪协会、冰雪俱乐部为基础,以各级各类体校为主阵地,以省冬季项目集训二队为“选材池、储备库”的河北省冬季项目青少年后备人才四级培养体系。三是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倍增计划》,研究制定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倍增计划,增加冰雪项目省注册、全国注册人数,为冬季项目发展奠定人员基础。
  展望:新起点再出发创辉煌
  目前,高水平人才少依然是当前河北冰雪项目发展的薄弱环节,冬季项目长期分散多地、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多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健全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学训矛盾”并没有根本消除,河北冰雪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新周期备战形势严峻。
  新周期置身变局,困难多,压力大,冬运中心将紧紧围绕实现冬季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切实抓好竞技水平提升和后备人才培养两条主线,全力打好3场赛事,即2025年亚冬会、2026年米兰冬奥会、2028年十五冬。
  科学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冰雪强省建设的必经之路,冬云中心将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局党组的各项任务要求,满足全省人民对于河北冰雪的新期待,从冰雪发展和竞技水平提升方面都力争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坚持“好”字当头、坚持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的要求,中心全体人员将朝着6个前列努力即:冬季项目总体竞技水平在全国排前列、后备人才培养在全国排前列、冰雪场馆建设和利用在全国排前列、裁判员团队建设在全国排前列、高水平运动员数量在全国排前列、冰雪规则制定话语权在全国排前列。
  聚焦两条主线,打通堵点卡点。围绕竞技水平提升主线,针对优势项目,突出做好五个加强,也就是加强高水平教练员引进、加强运动队出国外训、加强国家队输送力度、加强高水平赛事承办、加强重点服务保障力度。针对基础大项,重点提升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短道速滑的竞技水平,通过组织与优秀运动队合练、以赛促练、狠抓训练基础、优秀运动员选拔等方式,尽快提高打赢能力。围绕后备人才培养,一是优化机构设置,设立“青少年体育科”,专门负责全省冬季项目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实施《河北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倍增计划》。二是深化省市共建,充分发挥已组建的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等4支集训二队作用。三是打造“一市一品”,建立以张家口、承德两市为龙头,结合各地市实际,实现全省资源共享和错位发展、共同发展。四是加强体系建设,重点对竞赛体系、考核体系、培训体系等进行调整完善,构建日趋完善有效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全力实现三大赛事取得成绩新突破。一是明确参赛目标。对照“全面超越”要求,制定备战参赛目标。根据会议议程,一会儿各运动队主教练还要递交新周期任务书,各队要以目标为导向,不断完善新周期备战方案。二是做好信息收集。结合规程总则和单项规程相比往届变化的实际,与总局冬运中心密切沟通,准确把握改革措施和导向,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得当应对,做到把握备战先机、洞悉备战方向。三是科学备战训练。突出科学、高效、精细化备战,强化备战效果、确保备战质量,夯实“全面超越”基础。
  面对新周期新形势新任务,冬运中心将以“十四冬”为新的起点,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向管理要成绩、向管理要效益、用科学训练增实力、凭成绩强底气,不断开创冰雪运动发展的新局面,为推动河北冬季项目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