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雄风在 完璧归赵铸辉煌
徜徉古都邯郸街头,感受亘古文化魅力
文章字数:1,431
  □本报实习记者 王迪
  9月8日晚,河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开幕式在邯郸体育中心举办。开幕式现场极具邯郸历史文化特色的文体展演为这场盛会增添了无限激情与活力。
  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展现出了改革创新精神,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赵文化滥觞于春秋,兴旺于战国,延续至两汉,内涵是“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其中的以人为本、广揽贤才、团结向上、忠勇报国等思想,对于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磁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因最早发现在武安的磁山遗址而命名。磁山被确认为是粟的最早发源地,还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的发现地。以陶质平底盂、鸟头形支脚为特点的生活用具,以石制斧、铲、磨盘、磨棒为特点的农耕和脱粒工具,以长方形坑穴为特点的粮食窖穴,以陶、石器“组合物”为特点的祭祀遗迹等,构成了磁山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千百年以来,流传的神话传说形成了丰富的神秘文化。以娲皇宫为代表的女娲文化,展现了女蜗在洪荒之世,与自然抗争、改造自然、造福苍生的不屈精神,表现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邺城聚集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主体的“邺下文人集团”,都留下了大量的词赋文论作品,在中国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邺城为依托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学的摇篮,民族融合的结晶。
  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是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响堂山石窟是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中国佛教雕塑艺术汉化过程中承上启下,融汇贯通的重要环节。娲皇宫石窟现存北齐佛教刻经六部,是国内摩崖刻经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处,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和校勘中国佛教史籍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北朝书法艺术的精品。
  清朝道光年间,在中国邯郸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太极拳就是从这里走遍全国、走向世界的。太极拳以集武术、医术、导引术为一体的科学的人体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的重视和喜爱,广府的太极拳文化已成为中国的国粹而载入史册。
  以“一枕黄粱”名梦和黄粱梦吕仙祠古建筑群为代表的梦文化,发生在邯郸的黄粱梦镇蕴含着极为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着追求。“黄梁梦吕仙祠”是研究中国“梦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也是中国“梦文化”唯一的载体,它对中国小说、戏剧、诗文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磁县、峰峰矿区的西部地区蕴藏着大量的高岭土,是制作陶瓷的天然原料。从北齐时就已开始烧造瓷器,宋元时期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它所创造的白地黑花的装饰艺术,集诗、书、画于一体,代表了古代北方民窑的最高水平。磁州窑以粗犷、豪放、潇洒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创造了宋金元时期民间瓷艺的最高成就,体现出民间工艺强大的生命力。
  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许多具有邯郸地方特色的成语典故,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它们以富于哲理、耐人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堪称国之瑰宝。
  邯郸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刘伯承、邓小平及其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出边区人民的浩然正气和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