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嵌入公园 活力赋能城市
文章字数:840

2024年,邯郸市不断强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共打造25个标准体育公园,实现县县体育公园全覆盖,其中4个公园获评省级首批示范性体育公园,越来越多体育公园“嵌入”大街小巷,全民健身的热潮持续升温。
坚持“三个融合”构建体育公园建设新格局
坚持规划引领与群众需求融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建什么”。邯郸市体育局在建设之初就专门组织专家团队和基层代表开展调研论证,精准对接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运动需求。广平县中央公园根据健身类型科学设置适老化、适儿化等功能分区,儿童运动区配备安全系数高、趣味性强的设施,青年运动区设置富有挑战性和竞技性的项目设施,老年运动区注重舒缓和康复性的运动设施,实现“一园一特色、一区一功能”。
坚持生态保护与体育功能融合。依托当地山水资源禀赋,将体育设施“嵌入”自然景观,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健身环境。例如,武安市洺湖体育公园、曲周县凤鸣湖湿地公园、经开区月爱湖公园均是利用现有湖泊的天然优势,建设环湖健身步道、球类场地聚集区等健身设施,在保护湿地生态的同时,打造“运动+休闲”健身场景。
坚持本地实际与精准施策融合。坚持“一地一策、分类推进”,立足区域资源和公园现有实际,推动体育公园与人文特色深度融合,彰显地域特色,避免“千园一面”,实现“各美其美”。
聚焦“三个目标”激活体育公园惠民新动能
从规划、建设、维护提升三端发力,全面提升体育公园设施质量。推行“全龄友好”,配建健身步道、球类场地、儿童游乐区、智慧健身驿站等适老化、适儿化设施建设,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安装智能健身设备、AI互动大屏,提供科学指导,让群众“科学健身、快乐健身”。
强化“三个保障”筑牢体育公园长效发展根基
强化机制保障。将体育公园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工程,统筹发改、园林等部门协同推进,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强化标准保障。从科学规划、设施配置、智能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细化建设标准,推动建设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强化资金保障。建立“财政投入+社会资本+体彩公益金”多元筹资机制,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筹资方式参与公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