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苏超”为什么火出圈?
为河北发展赛事经济带来哪些启事?
文章字数:2,495
    火爆的“苏超”比赛现场。    网络图

编者按
  近一段时间,不管看不看足球,大概率会刷到“苏超”。“苏超”全称是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参赛队是江湖人称“十三太保”的江苏省13个城市。 谁也没想到,这项地方性的业余赛事,竟办出了远超全国性职业赛事的热闹劲儿。据江苏省体育局统计,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目前已吸引了超过18万名球迷涌入各个城市现场观赛。“苏超”为什么能火?“苏超”的爆火带来了什么?对于河北发展赛事经济来说,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本报记者 张月霞
  现象级全网狂欢
  “苏超”的火爆程度,已超越了一场普通体育赛事的范畴,演变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现象,其热度体现在多个维度。
  社交媒体霸榜:“没有假球 全是世仇”这一热搜词持续霸榜社交平台,成为“苏超”最精准的注脚。现场观赛热潮:“苏超”第二轮联赛场均观赛人数达9852人,超越同期中甲联赛。第三轮比赛热度更甚。南京五台山体育场南京对阵无锡的焦点战,1.3万个座位三度开票均秒空,实际到场15669人,创下该体育场多年来的上座纪录。一位南京资深球迷坦言:“周杰伦演唱会的门票都没这么难抢!”。
  值得注意的是,“苏超”惊人的传播速度——从默默开赛到全网热议,“苏超”仅用了不到20天,其热度甚至超越了同期举行的欧冠决赛。
  在网络上,围绕“苏超”,演变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造梗大赛”:“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常州变吊州再变巾州”“楚汉争霸”“盐水鸭VS水蜜桃”“赢了吃早茶,输了做试卷”被刷屏。
  江苏独特的地域和经济文化特点,造就城市之间的“你争我赶”,如今被投射到一场场足球赛中,这种情感共鸣不仅强化了城市认同感,也提升了城市的凝聚力。这些梗迅速突破足球圈层,转化为可供全民参与的“造梗运动”,形成去中心化的内容生态,连官方都来参与。
  这一现象级传播,标志着“苏超”已从单纯的体育赛事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社会现象。
  “苏超”为什么火
  “苏超”的成功并非偶然,它不仅仅是一场成功的传播范例,更重要的是其背后创新的赛事设计和运营模式。“苏超”已不单纯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成为城市互动的载体与传播媒介,给城市营销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文旅捆绑设计
  “苏超”不仅仅是足球比赛,还是一场城市形象的立体展示。各城市巧妙利用赛事平台,“以球为媒”串联起文化、旅游、消费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种创新性的“赛事+文旅”融合模式,将竞技场变为文化展演舞台。
  据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副主席、党支部书记王小湾介绍,“这次各地的宣传资源和文旅资源也被充分调动了。体育赛事搭台、经济唱戏,通过赛事经济把消费给带动起来了”。
  各地纷纷推出文旅套餐,形成差异化吸引力,将球场上的“火药味”转化为消费场景的“烟火气”。
  打破门槛全民联欢
  “苏超”另外一项重大创新,在于彻底打破了职业与业余的界限,强调全民参与,每个城市的代表队均由多元力量组成。据统计,获得参赛资格的共有516人,其中包括职业球员29名(含3名大学生和1名高中生),以及各行各业的业余球员337名,球员年龄最大40岁、最小16岁。
  为确保公平性,赛事创新性地将职业球员视为“外援”,每队限3人,或需满足“在本地上学超五年”的本土化要求。赛事的这种设计,既保证了比赛水准,又维护了草根属性,真正做到了全民联欢。
  公共生活参与感
  除了经济收益,“苏超”现象背后也具有丰富的社会价值——在物质丰裕但精神需求被困于“信息茧房”的时代,人们渴望真实可感的公共生活参与感,而这类活动正成为化解社会焦虑、重建人际联结的重要载体。
  专家分析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业余生活包括文体娱乐、旅游休闲等方面的需求都在增长,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苏超”的举办,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需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群众的体育参与度。
  如何“长红”
  随着赛事深入,面对前所未有的热度,“苏超”也面临从现象级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热度终将回落,为避免“昙花一现”,赛事需要构建长期价值。
  避免文化符号同质化
  当前梗文化多集中于饮食或历史标签,如淮扬菜、楚汉争霸等,还可对区域文化进一步深入挖掘,特别是小众非遗,如苏州缂丝、南通蓝印花布,以提升差异化。平衡商业与草根本色
  当前赛事的票价普遍保持在5-10元的亲民定位,但也要警惕黄牛票炒作,二手票溢价过高会损害全民性,赛事需建立更健全售票机制,保障真实球迷的权益。延伸IP生命周期
  可以考虑将“苏超”联赛与职业足球发展衔接,助力本地足球梯队建设,如王小湾期待,将赛事构建成为“上有通道,下有入口”的平台。
  另外,可尝试赛事IP授权、城市代言等模式,如开发“十三太保”周边产品,将流量转化为可持续消费动力。比赛间期还可开发“城市足球云展厅”维持热度;推动与长三角文旅节联动,扩大辐射范围等。
  虽然还面临挑战,但是,让足球回归足球,让体育连接生活的“苏超”,其开创性的探索已足够珍贵,它证明,真正的体育文化,永远生长于真实、鲜活且充满生命力的土壤。
  “苏超”爆火对河北有何借鉴意义
  “苏超”的火爆,也为河北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带来了诸多启示。在理念上,要勇于创新,注重全民参与。在举办体育赛事时,不应局限于职业联赛的模式,而应打破门槛,让更多普通人有机会参与其中。可以借鉴“苏超”的“全民参与+城市荣誉”理念,激发大众对体育的热情,让体育成为全民生活的一部分。
  在赛事设计上,要增强吸引力。合理的赛事周期、丰富的赛制安排能够持续吸引观众的关注。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特色的赛事,让比赛既有竞技性,又有观赏性。
  在赛事的组织上,要追求高水平。从比赛场馆的选择到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从赛事的各个环节到服务保障,都要参照高标准进行。只有提供优质的组织和服务,才能让参赛者和观众都有良好地体验,提升赛事的口碑和影响力。
  在赛事推广上,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官媒和民间媒体要形成合力,通过制造话题、传播亮点,扩大赛事的知名度。同时,要鼓励网友自发参与推广,形成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贵州打造了“村超”,江苏打造出“苏超”!而“苏超”的火爆并非偶然,它是理念创新、文化特性、推广模式和城市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河北可以从中汲取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打造出各具地方特色的体育赛事,让体育成为发展经济,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