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为媒 文旅唱戏
河北国庆假期体文旅融合释放消费新动能
文章字数:1,645
    河北省第四届体育舞蹈分站赛年终总决赛现场。    网络图

  秋日的河北,天高云淡,叠翠流金。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6周年的喜庆氛围中,2025年国庆假期燕赵大地的体育赛事活动如火如荼,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深度激活假日消费市场,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赛事体系多元布局,全民健身与专业竞技交相辉映
  这个国庆假期,河北精心构建了多层次、宽领域的赛事体系,充分满足了不同群体的体育消费需求。
  群众性体育赛事遍地开花,形成强大基础流量。河北省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第八轮赛事在全省多地上演,吸引了大量草根球队参与;邢台市第五届“国庆红色跑”参与人数创下新高;保定市竞秀区第三届中小学生游泳比赛和邯郸大名县“冀鲁40+足球邀请赛”等区域性赛事,有效激发了本地群众的参与热情。
  专业竞技赛事提升品质,打造消费增量引擎。在邯郸举办的U18青少年足球挑战赛决赛现场,吸引了2.3万名观众到场观赛,创造了可观的门票及周边收入;首届河北省武术交流大赛汇聚了3200余名武术爱好者和专业选手,展示了燕赵武术文化的深厚底蕴;阜平红色公路自行车赛更是吸引了1400余名选手参赛,将体育赛事与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完美结合。
  体文旅深度融合,拓展消费新场景
  国庆期间,河北各地赛事积极探索“体育+”融合模式,将竞技赛场延伸为文化展示窗与旅游引流器,形成了多元消费场景。
  运动与历史的交响:在邯郸大名县举办的“冀鲁40+足球邀请赛”,巧妙地将足球激情与古城文化底蕴相结合。赛事期间,不少球员和随行家属走进大名石刻博物馆,瞻仰“五礼记碑”,或漫步明清古城墙,欣赏北城门的光影秀。外酥里嫩的基堂肉饼、肉烂脱骨的二发兵烧鸡等地方美食,更让参与者在运动之余,用味蕾解锁了这座古城的独特风情。
  竞技与文艺的共舞:“河北五超”第九轮雄安新区的主场比赛,则打造了一场文体旅融合的嘉年华。比赛间隙,舞狮舞龙、西河大鼓、爵士舞等文艺表演轮番上场,将现场气氛不断推向高潮。赛事还构建了“体育+消费”矩阵,通过推出商家折扣、餐饮住宿优惠和特色美食展销等活动,让观众在观赛之余,也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消费乐趣,实现了体育流量与城市消费力的有效转化。
  赛事与旅游的联动:在承德举办的河北省第四届体育舞蹈分站赛年终总决赛,直接为当地文旅产业注入了活力。赛事组委会联动当地资源,组织参赛选手游览避暑山庄、外八庙等世界文化遗产。数据显示,超过60%的参赛者在赛后选择停留游览,有效拉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等相关消费。
  这种“一场赛”带动“一座城”的模式,不仅丰富了赛事本身的内涵,也让体育成为展示地方文化、激活假日消费的重要纽带。
  “赛事+”效应持续放大,消费链条全面激活
  体育赛事的举办,产生了强大的“虹吸效应”,有效拉动了旅游、餐饮、住宿、零售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为赛出行”成为假日旅游新常态。数据显示,赛事举办地的酒店在国庆期间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平均入住率超过90%。餐饮行业同样受益,赛事场馆周边的餐厅翻台率大幅提升,地方特色美食销量看涨。
  体育装备消费迎来周期性高峰。石家庄、唐山等城市的大型体育用品卖场销售额同比显著增长,专业运动装备、户外器材等品类尤为突出。电商平台的区域数据也显示,国庆期间河北省运动类商品的网络零售额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专家观点:赛事经济成为区域发展重要抓手
  相关专家分析认为,2025年国庆假期河北赛事经济的优异表现,是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他指出,多元化赛事体系的建立,有效创造了新需求,激发了消费潜能,形成了“以赛促旅、以赛促消”的良性发展格局。
  “这充分证明了‘体育+’模式的巨大潜力和生命力,”这位专家表示,“对于河北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建议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做好赛事品牌培育工作,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更深度融合发展。”
  这个国庆“黄金周”,河北通过精心布局的赛事体系,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假日生活,更奏响了一曲体育拉动消费、惠及民生的激昂乐章。体育,正以其独特的综合价值,成为燕赵大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文/张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