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端午前后,龙舟竞渡,让中国传统文化更鲜活
文章字数:1,272
  “五月五,是端午,龙舟下水打烂鼓。”每年端午前后,大江南北都要“赛龙舟”,不到端午,不少地方就把龙舟氛围感提前“拉满”。
  6月1日至2日,2024年京津冀龙舟大赛暨河北省全民健身联赛龙舟赛,在太平河石家庄水上运动中心河段举行。活动吸引了包括中国石油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在内的38支京津冀龙舟队伍参赛。他们在初夏的太平河上劈波斩浪,以赛会友,共同享受赛龙舟这项中华民族传统竞技运动的激情与魅力。
  赛龙舟,这一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民俗活动,2000年来,风采依旧;赛龙舟,从来不只是一项“运动”,它的背后流淌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灭的身影。
  端午节要是看不到划龙舟,就像过年看不到烟花一样,总会缺一点过节的气氛。可是,为什么端午节要赛龙舟呢?
  关于龙舟竞渡起源的说法,一说纪念屈原,二说是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三说与越王勾践有关,民间莫衷一是。流传最广的是屈原说,《隋书·地理志》里记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为竞渡之戏,迅楫齐驰,棹振水陆,观看如云。”
  其实,龙舟作为我国最古老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它的出现比屈原所处的年代要早得多。
  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开始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淮南子·齐俗训》中亦有“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古代南方水网地区人们常以舟代步。人们在捕捉鱼虾的劳作之余,又相约划船竞速,这是远古时期竞渡的雏形。
  近年又盛传龙舟起源于湖南西北部沅陵之说。《沅陵千年龙船》一书中,辑录了104篇作家、学者对沅陵龙船的系统性论述。据说沅陵龙舟起源于5000年前,比纪念屈原的说法要早3000多年。
  龙舟锣鼓声响背后,是传承已久的龙舟文化。
  龙舟赛的设计很妙,坐在船头的指挥者经验丰富,老成持重,有一套战略战术,或鸣金或擂鼓,挥舞旗帜,指挥若定;划船者一定要听从指挥行事,齐心合力。观众既看运动员的水平,也看组织者和教练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欣赏、评品。在比赛的那一刻,水上岸上,船里船外,被营造成一个极其紧张欢乐的大气场,所有的人无不乐在其中。
  除了志在夺标的直道竞速之外,赛龙舟的方式还有不少:有不设终点、比试耐力的长途赛,两只龙舟在江河中不间断地彼此追赶,直到一方认输才能终止比赛;有往返竞速赛,龙舟划到目标后马上按桨骤停,后桨变前桨立即反向回划,先到起点者胜出;有不拼速度耐力、专拼整齐美观的比赛,谁划得更整齐、更优雅、更协调一致、更舒展大方,谁就是赢家。
  而随着社会发展,龙舟的“龙”逐渐消退了“神性”,成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的象征。龙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团结、勇敢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龙舟竞渡作为一项需要20余人共同参与的竞技活动,每个成员的性格、身体条件等各不相同,为了竞渡夺标,就需要成员之间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团结协作,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
  龙舟运动是古老的,也是锐意革新的。赛龙舟,正以一种全新面貌焕发出强大活力,这是传统的回归,也是时代的幸运。 (冯晶)